[五四专栏] | 孔明明老师的初心与坚守
李大钊同志说过:“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青春的岁月或平凡但夹杂些美好,青春的时钟虽匆匆但充满着回音。初夏将至,阳光正好。值此季节,我们迎来五四青年节。在这个节日里,我们请到了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孔明明老师来谈谈他的青年经历和他对青春的看法。
人物简介
孔明明,西华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电监测与管理、智能信息处理、大数据开发与应用。他负责、主研国家级、地厅级及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30余项;长期为无线电监管机构、公安、军队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大数据分析与辅助决策以及咨询服务与教育培训,配合相关部门多次参与无线电重大活动保障、电磁环境测试与监测工作;指导学生团队完成“西华杯”、“创新基金”、“大学生创新创业”等项目,有着丰富的实战型项目开发、管理经验。
伴随着些许微风,在学校校史馆的石桌旁,孔老师向我们述说着他的求学经历。本科期间,他的专业是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与我们现在所学习的内容不同,他学习的内容是数学偏多,计算机方面偏少。他认为数学很难,自己没有学好它。但是,可能内心怀有一种不服输的“韧劲儿”,在研究生期间,他还是选择了数学专业。“啊,这个就是宿命吧,没有学好的东西得一直把他补上!”孔老师如是说到。但是很快,问题就来了,研究生期间,他所做的项目很多又跟计算机相关。怎么办呢?于是他又开始重新深入学习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孔老师感叹道:“其实从这个事情也告诉我们,很多事情不愿意学,反倒是你的短板,是这一辈子一直在弥补的。”
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更替迭代不穷。他回想起从学校毕业早期做开发的时候,因为很多技术没有现成的框架、控件,都得自己从头开始去做。从产品模块的嵌入式开发到网管系统开发、了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架构,研究产品应用场景,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步步从工程师到项目经理、产品经理。
新的角色意味着新的挑战。在最开始做项目经理的时候,孔老师跑遍多个省市去了解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产品需求。在这过程中,常常有很多不同方向的优秀的人,如何去与他们交流呢?这就需要了解多个方面的知识,做很多的功课。在企业工作那种外界的压力会迫使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出去了每天都是考试,这个考试它没有标准答案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注脚。想到这里,孔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年轻真的要抓紧时间,在学校的每一天,要当成是走向社会的一次演练,都要重视,哪怕是一个小问题。”
青年与国家相系,青春与时代同频。孔老师说:“新时代青年就是要有担当。”其实这种担当,不仅仅体现在学生。他说,对他而言,教书育人是要有热情、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老师,他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据悉,在西华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经过学院初赛,学校复赛和集中决赛,孔老师获得了理工组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教育对我来说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思想。”他说,“上课就像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一样,拥有计算资源、重组资源,这个重组资源没有经过加工,没有缓冲,给学生一些没有内化没有加工的东西,学生也难以接受。”
另一方面,作为新时代青年,要保持自己的求知欲。对他而言,将科研中发现的科学问题、产生的科研成果和研究经历,带到课堂上,反哺教学,这样会让学生感兴趣,会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这样,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诉同学们:“你也可以做得到。”
在实验室同学的眼里,生活中的孔老师是一个“接地气”的人。他自己也说,自己也是平凡人。早上和我们一样早早来到实验室,有时候午休也会和我们一样趴在桌子上小憩。对待科研,他总有一种“科研精神”,他喜欢和同学们交流学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在附属小学旁看到他和孩子玩耍的身影......
人民日报在《给青年的一封信中》写道:“几代青年,皆以梦为马,不断探索中国未来。而今天的我们,则有机会把整个世界作为想象的行动和空间,去一展拳脚、实现抱负。”
谈到如何做好新时代青年,孔老师说到:“首先是要不断学习。其次,是要能通过学习沉淀自己的思想。”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是啊,辽阔的世界,宏伟的人生,长年累月,真诚勤奋。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常周而复始,从不停顿。在谈话过程中,孔老师也透露自己喜欢文学,他谈到:“文科的道理放在理工科也同样适用,就像作文一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是自己呕心沥血的杰作。”
听完孔老师朴实却充满道理的话语,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的一段话:“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以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你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孔老师朴实却不失真理的话语
对待科研的热爱精神
对待生活的认真态度
值得我们学习
往
期
推
荐
计客传媒Geek Media
编审:李欣 池炳良 朱忆红
摄影:张恩铭
采访:姜高雨馨
主编:姜高雨馨